大学学校排名(从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大学排名)
- 大学排名
- 2025-04-30 09:43:27
- 0

今天朋友圈好多人在刷一个学校排名。 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综合性大学排名(主榜)前3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 自2015年首次发布以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已发布7次,此次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 此次进入TOP 10的都是各大榜单上的「老朋友」了:清华大学
院校排名网为您带来《大学学校排名(从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大学排名)》,本文围绕大学学校排名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大学学校排名相关的内容,希望你能在本文得到想要的信息!
今天朋友圈好多人在刷一个学校排名。
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综合性大学排名(主榜)前3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
自2015年首次发布以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已发布7次,此次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
此次进入TOP 10的都是各大榜单上的「老朋友」了:清华大学(第一)、北京大学(第二)、浙江大学(第三)、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南京大学(第五)。
具体排名,有你的学校吗?
我从排行榜里截取了一部分排行榜,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学校:
看起来比QS良心点...
下面是排行的评分,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软科将1200多所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7类单科性大学、3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
评价体系源自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评价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5个评价维度,内嵌百余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
软科榜被推崇不是因为它是国际四大榜之一,而是①计分标准量化公开透明②在前一个的基础上能把人大排进来。
除了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外,软科还对单科性大学使用差异化指标体系分别进行了排名。其中,位于榜单首位的是:
财经类:上海财经大学
政法类:中国政法大学
民族类:中央民族大学
体育类:上海体育学院
医药类:北京协和医学院
语言类:北京外国语大学
这么看来软科相对于某国际大榜要严谨的多,没错就是QS,虽然是四大榜之一,但懂得懂,暗箱操作,干脆可以改名叫名气榜。
客观来讲QS有几个比较具有争议的点:
1.“师生比”这个指标,很有争议。
权重高达20%,很多人觉得偏高。但QS认为高师生比意味着学生能获得更多关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而传统私立学校在这个指标上会比较沾光。因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师生比。在全世界师生比最高的20所大学中,2所来自英国(牛剑),12所来自美国。
以牛津大学为例。
在别的学校,一个老师可能平均要带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牛津,甚至有几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情况。牛津学费昂贵的一个原因也在此。
而师生比较低的大学,往往是公立大学。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QS收集的数据有滞后性。
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的人数。
但在2021年QS排名上,英美大学的国际学生指标得分并没有大变化,基本维持了跟前一年差不多的水平。
但这更可能是因为QS收集的数据有滞后性。
英国脱欧、香港之乱、全球疫情、美国暴乱、澳洲留学警示... 这一系列事件对“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得分的影响,或许在今年的排名中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
“双一流”高校占比超八成
2021软科主榜上榜高校共582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前三,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位列全国前五。
其他位列全国前十名的大学依次为,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较2020年排名上升1名,首次入围全国十强。
“双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百强高校中有86所为“双一流”高校。其中,广西大学排名较2020年上升7名,跻身全国百强,位列全国第94,至此“双一流”高校在百强榜单再增一席。
领先的3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33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名)、南京理工大学(37名)。排名最高的地方高校是上海大学(43名)和苏州大学(44名)。
14所非“双一流”高校跻身百强,表现最好的3所为南方科技大学(41名)、上海科技大学(66名)、深圳大学(70名),福建师范大学(89名)和青岛大学(100名)也首次入围百强。
排名不用太当真
机构或个人搞出来的大学排名其实不用太当真,有很多同学觉得当时高考花了大力气考上的学校名次却不尽如人意,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心理,真正到求职的时候难道HR会看这个排名?
毕竟不是教育部的排名这就会涉及商业因素。而教育部官方从来没搞过什么大学排名。
抛开专业和你想从事的行业谈大学,意义不大。如果你填报志愿的时候对行业不是很了解但是还是想找个参照物,那可以考虑教育部的评测。
毕竟教育部做学科评估,是有专门的评估工作组进驻大学进行实际考察的,不像机构和个人,只是从资料方面进行评估排名。
而且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是有实际意义的,说白了,就是按评估结果发钱,这对于学校学科实力又是一种反馈性加成。
当然我倒不是一棒子打死软科这类机构榜单,它的存在依然有作用,比如:帮我们筛选出一系列发展迅速的高性价比大学。
在榜单中那些蹿升飞快的大学,大多数是吃到了时代或地域红利,发展势头良好。而某些大学录取分数相对来说滞后于发展速度,这就是价值洼地,报志愿时可以优先考虑。
金融就业选择学校作为参考
如果单纯从就业来看,学金融,其实没必要太看重金融学科的实力,而应该关注学校的“综合实力”。越是名校,即使金融实力不强,你也可以在金融行业如鱼得水。
建议大家大胆考名校
因为从就业角度而言,择校考量因素里,地理位置的分数占比会很高,另外学校的综合排名次之,最后才是专业水平。
绝对优势的四大名校——清北复交
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四大名校,你可以经常听到“清北复交”四个字打包出现,通常代表了国内最顶尖的院校、最顶级企业的录用要求、北京上海的强势地理位置以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生源。
某种意义上,甚至海外最顶级的名校(排名比这四所高)回国就业也不一定比得上清北复交,因为校友往往都已经遍布体制内和体制外最核心的岗位,从获取信息和人情角度看,优势太多。
目前光是有商科的学院,北大有国发、经院、光华、汇丰,清华有经管和五道口,交大有安泰和高金(中欧是合作办学),复旦有经院、管院还有最近新开的泛海。无论是招生要求,以及就业都堪称国内之最。
相应清华经管、五道口、光华这种的竞争都堪称变态,复旦交大的考研竞争也异常激烈。就一个建议,如果能上清北复交,无论读多冷的专业都行。
金融领域见长的名校——人大+两财一贸
中国人民大学声名赫赫,拥有很多商科官方学科重点,仅次于清北的生源以及大量体制内的优秀校友,金融专业也是其强势专业,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清北。生源也是和复旦争夺科第三,和中科大争夺理科第五。人大校友大量活跃在监管机构、银行总行等核心权力部门。
上海财经大学同样代表上海金融中心的强势地位,另外整个学校金融氛围之强,基本上整个学校的就业氛围浓且学生非常努力,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复交,上海金融圈内的校友数量甚至超过复交。号称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银行行长。想的考取难度比复旦小很多。
如果但一定要分的话,从就业角度,人大和上财可以到一点五梯队。人大大家很好理解,上财主要还真就是上海的区域优势。在很多省的录取分数上,上财的分数仅次于复交。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同为地处北京的金融行业的强势院校,两所学校的金融行业校友非常多,在行业内认可度非常高,即使在北京有“清北人”的夹击下,依旧每年大量的同学进入金融行业的顶级机构。
其他位居于北上的同济、北师和华师等名校,也有不少学生从事金融行业,但相对而言整体学校优势更多在其他专业上。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也逐步开始招收本科生,社科院属于国家级“智库”、中科院属于顶级科学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不少在金融行业发展不错,具体本科生如何样本还是比较少,但是依靠着本身学校的名气应该也相当不错。
第三梯队 传统地区顶级名校
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分类是严格按照地区优先的,并非以下的学校并不如上述院校,主要是因为北上地理位置的优势,前述学校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和实习更有优势。但具体到地区,下面的这些学校都是当之无愧的地区龙头。
中山大学:华南地区传统商学强校,岭院和经管学院在广深地区竞争力非常强。华南老大,更是商学顶级强校,拥有经济管理类的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如果你想在广深就业,中山大学绝对是非常高性价比的选择。
南开大学:老牌金融名校,非常低调,学生在金融行业口碑非常好,就业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校友也都很多。国际金融的实力很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我一直认为南开属于“考研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因为学校实力非常强,而因为地理位置原因考研热度相对适中。实际上整所学校的学生非常拼命且团结友爱,有大量金融行业内校友也会提供支持。
浙江大学:其实金融并不算其优势学科,但是作为顶级名校,理工科非常强势,而且地处杭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互联网和创业领域氛围非常好。如果想在杭州工作,从事私募及创投相关的工作,浙大是不错的选择。
南京大学:华五顶级名校,理学科优秀,金融经管不算强势,但是学生在金融行业口碑非常好,江苏省和上海校友团结且优秀。
武汉大学:经济学传统名校,但受制于武汉地理位置,学生去往广深的很多,金融行业校友众多。
厦门大学:老牌名校,会计财务见长,校园美丽,南方和上海金融行业校友很强大。会计全国第一,经济金融也算顶级行列。地理位置原因,所以实习不太方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缩写USTC被戏称为“USA Student Trained Centre”,出国堪称顶级,不弱于清北,本身数理学科见长,在国内从事量化方向的校友非常强大。正如其广告所说的:“离上海远,离纽约近”。另外近些年来走出合肥,在上海和苏州都建立了研究院,金融硕士和mba都在上海和苏州上课。
其余地方强校
地区性名校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在经济学科或者管理学科都具备竞争优势,相当多的校友活跃在金融行业。其他比如说地区性财经大学如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都曾是行业中领头羊,受制于区域位置如今发展有一定瓶颈,但整体学科优势还在,金融行业内校友众多。
《大学学校排名(从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大学排名)》来自网络,大学学校排名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jlgdedu.com/dxpm/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