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小学学校排名(东莞中小学升学指南来了)
- 中小学排名
- 2025-03-13 09:42:05
- 0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大半个月,各位家长忙前忙后终于在新学年帮孩子们安顿好学校。对于孩子,家长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尤其是孩子处于升学期的家长,面对各类择校问题可谓是焦头烂额,更何况是在中小学入学情况复杂的东莞。 鉴于此,南方日报官方新闻客户端“南方+”联合东莞万科,深入研究东莞各个镇街的中小学入学情况,梳理和盘点东莞中小学入学的各类条件、政策、学校,特别呈现此,帮助东莞市民便捷了解中小学入学相关
院校排名网为您带来《东莞小学学校排名(东莞中小学升学指南来了)》,本文围绕东莞小学学校排名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东莞小学学校排名相关的内容,希望你能在本文得到想要的信息!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大半个月,各位家长忙前忙后终于在新学年帮孩子们安顿好学校。对于孩子,家长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尤其是孩子处于升学期的家长,面对各类择校问题可谓是焦头烂额,更何况是在中小学入学情况复杂的东莞。
鉴于此,南方日报官方新闻客户端“南方+”联合东莞万科,深入研究东莞各个镇街的中小学入学情况,梳理和盘点东莞中小学入学的各类条件、政策、学校,特别呈现此,帮助东莞市民便捷了解中小学入学相关事宜,解决择校时信息不全面、不对称的问题。
一、东莞中小学教育概况
公办教育资源面临压力,教育扩容提质加速
根据东莞市教育局公开资料,2018—2019学年,东莞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总共人数分别约为13.7万、15.8万、9.6万,其中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数分别约为2.7万、5.5万、3.6万。该数据反映了,现阶段东莞公办教育资源面临着相对紧缺的现实。尤其是自东莞“两个五年”入户新政实施以来,新入户的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数量增长迅猛,这也进一步增加了东莞公办教育资源的压力。
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教育需求,为推动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东莞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18年,全市推进49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工程,完成8个项目,规划建设未来学校3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53所,增加在校生6.92万人。 可见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教育扩容工作正在不断加速推进。
非户籍生远超户籍生,上学问题相对复杂
东莞是一个外来人口远超户籍人口的城市,如下图所示,近年来,东莞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差距越来越大。截止2018年年底,东莞总人口839.22万;其中,户籍人口231.59万,非户籍人口607.63万,非户籍人口约占72%。
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涌入东莞,随之而来的是随迁子女的增多,以及他们日益迫切的教育需求。截止2018年年底,东莞全市小学在校生约80万,非户籍学生约65万;初中在校生约25万,非户籍学生约18万。小学、初中阶段,非户籍学生均超过50%,非户籍学生群体构成了东莞中小学义务教育的主体之一。
与户籍生遵循“划片升学,就近原则”入读公办学校不同,非户籍生在东莞如何上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当非户籍生想上东莞的公办中小学,涉及“落户上学”“积分入学”等复杂的入学政策。正是此种特殊的人口结构,以及差异化的入学政策,造就了东莞相对复杂的升学环境。
二、中小学入学名词大解析
为孩子择校,是为人父母必经的一项工作。可不少人在面对“小孩上学要满足什么条件”、“小孩能上什么学校”这类问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当想为孩子选择公办学校时,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所需要做的准备大不相同。正因如此,我们将孩子上学可能面临的几种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孩子处于升学期的家长们看完之后能更清楚。
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有何区别?
公办学校:主要是指由国家政府部门举办的学校,学校资金基本全部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比大部分的私立学校更有保证。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和学员,服务于不特定的群体和公民个人。
公办与民办学校,各有长短,东莞家长们择校时,可大体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户籍生与非户籍生如何上公办学校?
经过前面的对比,公办学校具有教学质量稳定,价格优惠等特点,自然成为了许多东莞家长们首选。那对于学位如此紧张的公办学校,到底要做什么提前准备,才能让孩子更加有条不紊地入学呢?且听笔者细细说来。
户籍生上公办——遵循“就近入学”原则
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以镇(街道、园区)为主,实行属地管理,基本上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就近入学”是指持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户籍地所在镇(街道、园区)免试就近入学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就“就近入学”的“就近”指的是相对就近,不是指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在这个大前提下,“入读小学”和“小升初”略有差异。
①“入读小学”:以小学为中心划分学区,大体遵循就近原则
东莞的公办小学一般会根据学校的规模,预计入读的学生数量,以学校为中心划分学区范围。在学区范围内,且符合条件的户籍生,便可就近入读公办小学。分配的时候,户籍生会尽量被分配到离户籍所在地最近的学校入学。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大体遵循就近原则的基础上,有的镇街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调配,即按申请人入户时间先后顺序、申请志愿顺序、家庭住址等情况统筹安排。
②“小升初”:学生入读本镇初中,通过电脑派位等方式协调
一般来说,满足条件的户籍生都有机会入读镇街内的公办初中。如果镇街内只有一所公办初中,且学位充足的情况下,镇教育办将安排学生入读该学校。如果镇街内有多所公办初中,则由镇(街道、园区)教育部门统筹,通过以下方式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学校。
电脑派位:使用电脑将学生随机派送至周边的各个学校,以此来解决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个别镇街也会举办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派位。
就近入学:个别镇街以中学为单位划分学区,采取就近入学的规则分配学生。
③学位不足:跨学区/镇街协调
以上两种情况均是学位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学位不充足,孩子上小学时候可能会在同镇街不同学区间协调;小升初的学生则可能被政府安排到其他镇街的公办中学入读,或者到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入读。
非户籍生上公办——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目前,非户籍生入读东莞公办中小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随父母落户东莞,成为户籍生
东莞市“两个五年”直接入户政策指出适龄儿童的父母有一方将户口迁至东莞,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落户,即变成户籍生。就东莞公办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来讲,“满足户籍生”是第一顺位,因此,非户籍生想上公办,可以先随父母落户东莞,成为户籍生,再遵循上述户籍生上公办中小学的路径。
②保留外来户籍,通过“积分上学”入读公办学校
积分入学是指以外来务工人员在东莞居住、参加社保、纳税等情况进行积分,按积分排名安排孩子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者给予民办学位补贴的一项政策。积分入学需满足以及3个基本条件:
一是作为积分方的父或母必须非莞籍
二是必须在莞就业/经商
三是必须有居住证或在本市依法办理居住登记
此外,还需要明确三点,一是申请小学一年级的必须年满6周岁,申请初中一年级的必须是小学应届毕业生;二是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非户籍生),只能选择父或母一方服务地所在镇街或父母在我市拥有产权清晰的自有居所所在镇街作为申请地(二选一),提出积分入学申请;三是积分的总原则:父母双方不交叉或累计积分,只选取其中一方积分(居所房产信息、房屋契税和计划生育积分项目除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积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即非户籍生“幼升小”“小升初”两个阶段,想申请入读公办学校或者享受政府给予的民办学位补贴,都需要分别积分。积分入学涉及方方面面的细则和要求,上述只是一些基本条件和关键点,各样家长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一一对应自己的情况。
关于“落户”或“积分”,相信广大家长为子女择校时都暗自纠结过,不妨从以下两点思考:
入读公办学校的特殊情况——遵循相应规则
除了上述户籍生、非户籍生入读东莞公办中小学的一般情况外,以下还包含了三类特殊情况
公办资源不足,民办学校可作为补充
根据东莞市教育局网站的公开资料,截止2018年底,东莞共有328所小学,其中公办210所,民办118所;有198所初中,其中152所民办,46所公办。从这一组数据可知,东莞民办教育发达,到了初中阶段,民办中学是公办中学的3倍不止。从客观上来讲,东莞民办学校的兴盛,对东莞的教育资源起到有益的补充。尽管民办学校发展呈两级分化的态势,但其中不乏好学校,例如东华、宏远、光明等知名的民办学校。
入读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来讲,对户籍生与非籍生都没有太多的限制。在公办学位紧缺的情况下,各位家长也可以将民办学校作为子女择校的备选项。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民办学校要求相对宽松,但一些优质的民办学校竞争仍旧十分激烈。
优质民办学校招生,看重学生综合素质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我市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坚持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原则,严禁民办学校以考试或变相考试等方式选拔新生。鼓励民办学校积极探索,采取面谈、摇号、电脑派位等多种形式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生。
事实上,取消了考试,面谈成为了民办学校招生的判断依据。尽管面谈环节民办学校方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者测试,但是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想送孩子上优质民办学校的家长,不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锻炼其身心素质,以及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
选民办需结合自身、学校、教育部门三方
正如前指出,民办学校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两级分化情况严重,高端高质民办教育非常突出,普通民办教育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广大家长选择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首先要查阅所选学校的官网信息,再结合东莞市教育局官方网站、东莞市人民政府的公开教育资料,慎重择校。
选择民办时,除了师资力量,学校收费也是许多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综合各大民办学校信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以及对子女的教育诉求等,综合多方思考,做足功课,才能为子女选择适合的民办学校。
基于上述对中小学入学重要概念的梳理,笔者将户籍生与非户籍生的入学路径整理成如下流程图,各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应适合的路径,为孩子择校。
上述流程图梳理清楚了,东莞户籍生、非户籍生上公办、民办中小学的相应条件和政策,广大家长想要详细了解自己所在镇街的公办、民办中小学入学政策,可遵循下述方法。
三、东莞各镇街中小学盘点
通过前的梳理,相信大家对东莞户籍生与非户籍生入读公办、民办中小学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以片区作为划分维度,32个镇街的公办、民办中小学进行盘点,方便各位家长为孩子择校时查阅。
四、政企合作助力东莞教育与城市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几年来,针对东莞市民的教育诉求,以及公办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东莞市政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并积极谋求更多社会合力,探索东莞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可能。例如,成立“政企合作办学”的虎门梅沙小学以及大力推进未来教育,举办“未来课程”设计大赛等。虎门梅沙小学作为东莞教育创新的试点,由虎门镇政府定标,东莞万科梅沙教育管理。此种模式兼具了公办学校生源、师资稳定的特点和民办学校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而被称为今年东莞教育界新鲜事的“未来课程”设计大赛,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万科梅沙教育提出设想并承办。此次大赛秉承着“发展未来教育,未来课程、未来教师是关键”的理念,将全市一线教师聚集起来,目的是打造精品课程,培养优秀教师。
从对东莞教育事业的积极参与,不难看出万科并没有将自身定位成传统的地产开发商,而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壮大,积极参与城市的建设,教育只是其中一环。纵观东莞万科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据记者了解,万科从2003年进驻东莞,以住宅开发作为核心业务,到如今在商业开发和运营、城市更新、长租公寓、产业办公、教育等领域多元发展,这些都与东莞这座城市的转型升级息息相关,都关切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的方方面面。细细分析东莞万科业务触角的延伸,其实能窥见东莞万科从最初专注建筑,到如今关注城市人居以及普通个体的转变。
与城市共荣,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命题。从“世界工厂”到“智造之都”,东莞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得快速且坚定。未来,这座城的发展需要更多建设者,需要更多个体、集体承担起责任,每份小小的努力都在使这座城市更美好。那么,作为品牌开发商,东莞万科未来会为这座城市做什么?作为官方媒体,“南方+”未来会为这座城市做什么?广大的东莞市民都可拭目以待!
此次,“南方+”联合东莞万科联合出品此,希望解决广大家长为孩子上学问题烦心的苦恼,之后将继续为东莞市民提供有用的、详尽的精品章。
【 本内容由:南方+客户端东莞频道、东莞万科 联合出品 】
免责声明:上述图表信息截止至2018年12月,后期可能发生变化,请以相关政府部门最新政策为准。
《东莞小学学校排名(东莞中小学升学指南来了)》来自网络,东莞小学学校排名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jlgdedu.com/zxxpm/534.html